社区紧扣工作实际,以“七彩宝塔筑和谐”党建服务品牌为依托,“家园式服务”为雏形,以“1+7+X”为构架,成立由社区“两委”班子成员、政协委员、党员居民代表等成员组成协商议事会,着重将协商议事室与社情民意结合起来,在社区设立协商议事室,在居民家门口搭建“流动议事厅”,建立并完善议事规则等相关制度,定期开展协商议事,众人之事,众人参与,增强基层政协协商的内生动力。
突出重点,让干群关系“近”起来
社区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通过广泛找“贤能人”、组织带“主心骨”,精心培“向心力”,凝聚基层政协协商合力。自成立协商议事会以来,社区始终按照“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要求,通过搭建流动议事厅、不断拓展议题收集形式、联合双报到单位等,有力推动政协委员深入基层,广泛联系居民,协调解决居民群众生活中的难办事、烦心事,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截至目前共收集各类议题11个,其中政协委员荐题6个,已协调解决议题9个,解决了物资局水厕、电机厂化粪池、东昇驾校门前公路等问题。社区从居民最直接、最关心的事情为出发点,切实做活了“众人之事众人议 汇聚民智解民忧”,实现了社区治理、社会参与与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交融优化,让服务方式“活”起来
不断延伸基层政治协商脉络,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线下建立网格包小区,并拓展延伸了楼栋长,发挥在职党员、居民党员作用,及时反馈在走访接待居民中遇到的诉求。线上利用“综治平台”、“城市E家”,居民发布随走随拍、圆微心愿等,对发现的各方面的意见建议进行上传、迅速反馈,有效畅通居民反映困难诉求、建言献策的渠道。通过流动议事厅、网格微信群、微信小程序等多种形式,坚持“一月一事一议题”议事协商制度,小事小议、大事大议,保障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自由和权利。实现了“家门口”的政协协商延伸到“手指尖”的协商议事终端,切实推动政协协商智慧化。
明哲思远,让服务质效“升”起来
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社区充分发挥协商议事会的民声民情收集墙的作用,广泛征求政协委员、议事会成员、居民代表等的意见建议,围绕“在做实民生上下功夫,在党建载体上创特色,在服务管理上求突破,在协商议事上增亮点”的工作思路和目标,形成了社会治理人人参与、和谐平安人人共享的社会氛围。有效激发了社区广大党员干部和居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精神共鸣和内生动力,不断提升了居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