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四班子主要领导“周上街”现场督查调研2023年城市更新和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谋划情况
10月13日,市委常委、区委书记王琳玺,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刘懿平,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高跟信、区政协主席徐小军落实区四班子领导“周上街”制度,上街现场督查调研2023年城市更新和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谋划情况。区领导贾志坚、张喜武、程发才、杨宏、樊对对、罗彦鹏、李世虎一同上街督查调研。
区领导来到人民广场公交站和崆通公交服务集团智能调度指挥中心,实地查看了电子站牌建设进展,听取了候车厅改造提升和公交车运营现状及采购计划汇报后强调,公共交通建设是重要民生工程,要深入查找城市公交短板,进一步优化公交线路、站点、班次等线网结构,着力营造便捷高效的出行环境。要健全智慧公交服务体系,综合运用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手段,积极推进智慧候车厅和电子站牌建设,着力提升公交实时信息精细化服务水平。要完善财政保障机制,选定最优采购方案,加快购置一批节能环保、美观大方、性价比高的公交车辆,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出行需求。
在红旗街、南门北路、泾河大道、太来路等地,区领导详细了解了该地区块现状和功能定位,听取了“三街九巷”改造、道路畅通、示范街区创建和城市节点打造等城市更新项目谋划情况。区领导强调,要把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城市更新各方面、全过程,强化系统思维,加强整体谋划,科学统筹“三生”融合功能布局,深入谋划一批利长远、惠民生、促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形成有序接替、梯次跟进的项目建设局面。要坚持“地上”与“地下”统筹、“面子”与“里子”并重,将土地盘活、道路畅通、管网铺设、透水铺装、外立面改造、天际线拓展等工作一体谋划、统筹安排、次序推进,推动城市更新实现效益最大化。要结合不同街区特点和建筑风貌,统筹考虑空间结构、视觉效果、功能配套、业态分布,用匠心精神、绣花功夫打造样板街区,以点示范推动老街区旧貌换新颜、新街区品质再提升。
在实地查看了铁路小区改造、兴北路片区棚户区改造和中心城区扬尘治理中心建设等项目进展后,区领导强调,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事关民生福祉,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城市老旧小区进行全面摸排,统筹考虑小区建设年限、外观形象、功能设施,分类排序,系统谋划,从群众最迫切的改起,有序推进老旧小区提档升级。要统筹“大”与“小”、“内”与“外”、“上”与“下”,对小区院落、楼体立面、屋顶防水、线缆管廊等进行精细化改造,配套建设水电气暖等基础设施,不断提升群众宜居水平。要稳字当头、干字为先,及时研究解决棚户区改造工作中的堵点难点问题,全面加快片区房屋征收和棚改进度,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品质提升。要加强中心城区扬尘治理中心建设项目管理,严格施工标准,严把工程质量,严守安全底线,确保项目按期建成、发挥作用。
晚上,区领导前往南山公园和城市活力公园等地,调研了中心城区夜景亮化提升工作。区领导强调,城市亮化工程对于提升城市形象、发展城市经济、焕发城市活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要围绕城市轴线、街景游园、标志性建筑等重要节点,科学有序进行城市亮化,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
区委办公室、区执法局、区住建局、区自然资源分局等有关部门和乡镇街道负责人参加上街现场办公。
(作者:李小刚 董凡 编辑:刘晓凤 责任编辑:牛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