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我们这十年】从“走得了”迈向“走得好”——崆峒区交通变迁记

  • 时间:2022-10-03 14:25
  • 浏览次数:
  • 来源:区融媒体中心
  • 字体: [ ] [ ] [ ]
  • 分享:

交通是经济的脉络和文明的纽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交通运输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交通强国,为新时代交通运输发展指明了方向。

十年来,我区以交通先行战略为统揽,全力实施交通基础能力提升和交通脱贫攻坚行动,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稳步增长,基础设施网络规模不断扩大,运输服务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构建,交通运输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作用得到有力发挥,一张张便捷的公路网,一条条惠民的交通线让崆峒从“走得了”迈向“走得好”,给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勃勃生机。

鸟瞰早秋的崆峒,泼墨绘就般青山绣绮、丰盈蓬勃,彭大高速如一条银色丝带贯穿南北,联通着乡野城镇,向远方延伸而去。作为陇东“金腰带”,彭大高速是G85银昆高速在甘肃境内的重要组成路段,串联宁夏、甘肃、陕西。随着彭大高速安口至彭阳段、平凉至华亭一级公路的建成通车,让“陇上旱码头”充分发挥着交通枢纽作用。

路通产业兴。近年来,40多户外来客商在四十里铺镇发展特色产业,先后流转土地4000余亩种植麒麟西瓜,累计吸纳周边劳动力400余人。品质优良的西瓜一经成熟便“坐”着货车上高速,去往北上广的各大超市,彭大高速成为了带动沿线乡村振兴的“致富路”。

十年来,我区紧扣打通省县出口,开工建设高速及一级公路项目2项86.93公里,崆峒境内的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由1条69公里增加到3条155.93公里,较2012年增长126%。“内畅外联、四通八达”的高速网不仅缩短了人们的时空距离,深刻改变了城乡面貌,有力促进了能源及优质农副产品运输,加速了物流和经济流,有力支撑保障了崆峒经济循环畅通。

9月,颗粒归仓,秋收正忙。一大早,崆峒镇太统村村民杨世忠开着车来到自家地里撒肥、播种,忙前忙后。杨世忠家中共有16亩地,粮食蔬菜瓜果样样齐全,一年四季都得在地里忙碌,播种收割、打药除草哪一样都离不开“路”。在农村公路还不完善的年代,如何把堆在田地里的粮食及时运回家是杨世忠最头疼的事,如今,通村柏油路修在了自家地头,又宽又平,用杨世忠的话说“收割机都开得进去”。

崆峒镇太统村村民杨世忠说:“村里道路以前是土路,下了雨滑的搭不住脚,开车干啥都不方便。现在路修好了,掰玉米、种麦子、收秋天各方面路平了,咱们都有车,需要用农具、机械的都能走到地头。作为一个村民,我很高兴。国家政策这么好,给咱们硬化了这么长的路,方便了群众,天阴下雨走个菜地到底方便了,脚上连泥都不沾。”

高速公路纵横交错,铺就崆峒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农村公路平坦宽敞,编织着百姓幸福生活。十年来,崆峒区依托“四好农村路”,新改建各类农村公路1124.826公里,硬化自然村组道路351公里,实施安全生命防护工程346.069公里,危桥改造9座,农村公路通车历程达到1562.777公里,让农村公路建设由“乡乡通”“村村通”向“组组通”迈进,17个乡镇和252个建制村全部实现了通硬化路、通客车目标任务,较2012年的772.008公里增长102%,让农民进城、市民下乡更安全更便捷,让山货出山、快递物流进村更畅通更高效,加速了城乡间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带动了农村增收、农民致富。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十年来,崆峒交通建设者以交通先行战略为统揽,全力实施交通基础能力提升和交通脱贫攻坚行动,交通投资稳步增长。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35.5亿元,建成各类公路1177.056公里,全区通车公路总里程从2012年的1050.598公里达到1754.298公里,增长66.9%,其中国道191.521公里,省道180.043公里,县道250.196公里,乡道404.712公里,村道481.826公里,自然村组道路246公里。等级公路比例达到87.1%,提高了31.4%,2021,崆峒区荣获“全省交通运输行业先进集体”称号。

区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冯耀华说:“这十年,崆峒交通发展史综合实力提升最快、交通项目建设最多的时期,完成投资35.5亿元,建成各类公路1177.056公里。高速路网加快形成,农村公路畅乡通村,运输保障明显提高,邮政快递快速发展。下一步,崆峒区交通运输局将全面贯彻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市区第五次党代会精神,按照《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把联网、补网、强链作为建设重点,打造便捷顺畅、经济高效、开放共享、绿色智能、安全可靠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服务体系,在全方位推动崆峒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勇当开路先锋。”(作者: 胥蕾 张译心 朱越 编辑:刘晓凤 责任编辑:牛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