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城市更新 赋能发展新活力
金秋九月,色彩斑斓。城市公园内,居民漫步花园,尽享美好生活;改造后的老旧街区,人们的欢声笑语,映衬出当下的惬意生活;项目建设现场,活力迸发,希望升腾……近年来,崆峒区城市更新的步伐越来越快,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位于广成学校南侧、柳湖中路北侧的活力公园即将开园。走进园内,足球场、网球场、篮球场等活动场所一应俱全。穿过小路,远远望去,整个花海色彩绚丽,连绵起伏,与远处的草木、蓝天、都市建筑交相辉映,各种色彩完美融合在一起,在阳光的映衬下,画面浪漫而唯美。
区住建局城乡建设科干部廉浩说:“活力公园是为了进一步满足广大市民休闲娱乐、健身需求,改善市民生活品质而实施的重大项目,投资2780万元,采用PPP合作模式。”
打通城市“断头路”,实现交通“网格化”,是解决群众出行难题、惠及民生的重大工程。以前这里的道路狭窄逼仄,周边是破旧的民房,如今黑色沥青路面宽敞平顺,道路上的标线清晰醒目,让群众真正走上了“宽心路”“舒心路”。
区住建局城乡建设科干部廉浩说:“新科路道路工程南起崆峒大道,北至柳湖路,全长571米,总投资1083万元。”
今年我区共计划打通新科路、永顺路、天塬路、来丰路等12条断头路,新建道路总长度约8.9公里,总投资约3.4亿元。目前,新科路等7条“断头路”已全线贯通。工程建成后能够有效疏通城市路网“大动脉”,畅通“微循环”,满足群众不断提升的出行需求,促进中心城区与周边区域加速融合。
近年来,随着城市环境面貌的改善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城区不少的“马路市场”被陆续取缔。在新河湾便民市场记者看到,钢结构大棚主体建设和配套设施已全面完成,清洁人员正在对大棚内的地面进行清扫,准备后续收尾工作。该市场建成后,将彻底取缔新河湾马路市场,进一步解决群众卖菜难、买菜难、停车难、如厕难等“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区公园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朱凤霞说:“新河湾便民市场占地约7.8亩,计划建设钢结构大棚1500平方米、垃圾中转站1座、公厕1座、停车场1处,规划摊位104个,总预算685万元。”
据了解,2022年我区共计划新建便民市场5处,改造提升便民市场5处。截至目前,十里铺、三天门便民市场、世纪花园C区3处便民市场已建成投用;双拥路便民市场正在进行桩基施工和钢结构预制;新河湾、北后街便民市场正在进行装饰装修工程;西兴便民市场正在进行老旧管线设施拆除。
文明城市创建是让城市内外兼修、涵养气质的过程,既要创好“面子”,又要建好“里子”。保丰安置区有东西方向一条主路,南北方向8条巷道,全长3200多米,住户154户。这里的住户曾反映,小区内电线遍布楼前空间,像是一张巨大的蜘蛛网,不仅给他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更为居民的人身安全带来了隐患。近日,记者来到保丰安置区时看到,曾经的“蜘蛛网”已经不见了,楼与楼之间清爽了,环境整洁了,隐患排除了。据了解,自创城工作开展以来,区工信局联合有关部门,聘请专业的施工队伍,对原有废旧线缆、箱体全部进行清理归整,彻底消除了“蜘蛛网”乱象,小区整体文明形象得到显著提升,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区工信局党组成员、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主任曹文力说:“6月份开始,由电信、移动、联通、电力公司进行线箱整治,共计架设固定线缆的钢线5000米,布放、架设线缆1.3万米,更换分纤箱60个,更换破损表箱200余处,拆除旧杆22基,组立新杆4基。”
旧街区“亮”了,断头路“通”了,菜市场“活”了,崆峒区在探索城市更新推动城市发展的道路上步履铿锵。下一步,我区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各项安排部署,深入贯彻“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初心理念,紧盯城市建设管理中的短板弱项,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实施,优化城市功能布局,着力补齐城市短板,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和综合承载力,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作者:路凡 郭丽 编辑:刘晓凤 责任编辑:牛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