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崆峒区特色产业成为富农增收新引擎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近年来,我区以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引导农户种植大棚反季果蔬,既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又鼓起了农户的“钱袋子”。
走进白水镇泾河川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果蔬大棚,甜蜜蜜的瓜果香扑面而来,羊角蜜、博洋9号甜瓜垂在藤蔓之间,静待采摘。种植大户刘凤学正在忙碌地整理瓜藤、去掉老化叶片,以便让每一颗甜瓜都能沐浴阳光,增加糖分。
这是刘凤学来到白水镇种植水果的第一年,他承包的56座大棚甜瓜预计总产量为1万斤,每亩可收入近5万元。由于栽植品种好,管护到位,他的甜瓜品质上乘、口感极佳,采摘周期长,4月初刚上市便供不应求,除了在当地售卖,还远销兰州、银川等地。刘凤学介绍,羊角蜜与博洋9号甜瓜都是较早成熟的甜瓜品种,凭借芳香的味道、香甜的口感,现已成为甜瓜界的“网红”,很受消费者喜爱。
白水镇种植大户刘凤学说:“我在这种了三十多亩的地博洋9号甜瓜和羊角蜜,还有玻璃翠,好几个品种。我主要是用的当地的工人,工人们干活挺仔细的。甜瓜一月份种的,现在大量上市了,口感挺好的,我们不用激素,化学农药,所以口感都特别好。”
杏子这种水果一般都是春天开花,夏天摘果。在白水镇马莲村桃杏采摘园的温室大棚里,76颗杏树满树挂果,压弯了枝头,进入了采摘期。岩正清是马莲村桃杏采摘园负责人,他种的杏子长势喜人,每逢周末就有大批游客前来品尝采摘。据了解,杏子集中在夏季6、7月成熟,上市更是相对集中,市场销售压力大,影响卖价。反季水果避开了夏季上市集中期,提高了收益,市民亦可反季节尝鲜。
白水镇马莲村桃杏采摘园负责人岩正清说:“我种了两个棚,这是其中的一个杏子棚。品种是‘凯特’跟‘金太阳’。‘金太阳’是反季节的,现在已经成熟了,它的特点就是香甜,‘凯特’的特点就是脆甜,再过几天就成熟了。”
樱桃素有“春来第一果”的美誉,眼下,白水镇打虎村樱桃采摘园的大樱桃陆续成熟,一颗颗红似灯笼,亮似玛瑙的樱桃缀满了枝头。
白水镇打虎村樱桃采摘园负责人李源说:“我们的品种有布鲁克斯、美早等,我们上的是有机肥,没有农药,所以它的味道又甜又红,里边的水分也比较大,肉质也很多。”
产业生“金”,助推乡村振兴。我区依托良好的自然资源禀赋,结合区情实际,不断提升群众发展内生动力,积极发展特色富民产业,打造特色产业矩阵,壮大新型经营主体,优化调整产业结构,走出了一条产业兴旺的致富路,促进了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记者:张译心 朱越 编辑:刘晓凤 责任编辑:牛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