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区:用好乡村“公益岗”激发就业“新活力”
公益小岗位,惠及大民生。近年来,崆峒区把乡村公益性岗位作为促进就业、基层治理的“有效抓手”,多措并举促进乡村公益岗提质增效,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跑出“加速度”。
初冬时节,上午8点,伍广喜手持扫帚铁锹等工具,开始了他一天的工作。他告诉记者,自从被安排到公益性岗位后,便开启了每月有工资可领的生活,每月650元的稳定收入犹如一颗“定心丸”,让他的生活有了保障,也让他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村级保洁员伍广喜说:“工作在家门口就能干,工作任务也不是特别重,每个月还有工资可以领,让我在家门口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既能顾上家还能增加收入。”
乡村公益岗的设立,不仅为农村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更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与希望。在峡门乡马山村,有一支由公益岗人员组成的护林员队伍,他们身穿制服,手拿铁锹,每天在山林间巡逻。在马山村像这样的公益性岗位还有不少,村级保洁员、护林员、理发师等公益性岗位的设立,让困难群众都有了就业好去处。这些公益性岗位不仅解决了脱贫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还改善了乡村环境,提升了乡村治理水平。
峡门乡马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单晓丽说:“公益性岗位由乡村振兴办公室管理和监督,岗位职责明确。这些公益性岗位的设置,不论是在乡村环境卫生整治,还是在弱势群体服务、护林防火当中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基层治理的力量。”
2024年以来,崆峒区全面贯彻就业优先战略,坚持把重点群体就业作为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促进乡村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按照“谁开发、谁管理、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健全乡村公益性岗位“按需设岗、以岗聘任、在岗领补、有序退岗”的管理机制,持续发挥乡村公益性岗位作用,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助力乡村振兴。今年,新吸纳106名脱贫户上岗就业,发放岗位补贴资金648.7万元。(记者:高洁 杨卉 编辑:兰雪荣 责任编辑:牛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