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变“享老”一一崆峒区老年人的“小幸福”

  • 时间:2024-12-05 09:24
  • 浏览次数:
  •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 字体: [ ] [ ] [ ]
  • 分享:

养老关系民生,情牵百姓。健全优质的养老服务是老人安享晚年的“保护伞”,是提升社会保障的“催化剂”。近年来,崆峒区立足本地实际,积极创新,加速构建包括“家政+养老”在内的多元化养老服务模式,成功将传统养老转变为“享老”。

舒适贴心 养老更温暖

12月的崆峒区寒风凛冽,但走进崆峒区崆峒中心敬老院,却暖意融融。晨光洒在整洁雅致的庭院,老人们伴随着欢快的音乐,整齐列队做着老年操。李芝洲老人便是其中的一员,84岁的她已在敬老院度过了15个春秋,这里早已成为她的第二个家。“在这里,衣食住行都有人照顾,吃穿不愁,每月还有90元的零花钱。最重要的是,每天能和一群志同道合的老人做健身操,生活愈发充实快乐!”李芝洲老人笑着分享道。在崆峒区崆峒中心敬老院,像李芝洲这般惬意养老的老人共有62名。

崆峒中心敬老院院长马晓强介绍,为提升老人的生活质量,敬老院对餐厅、图书阅览室、健身娱乐室、医务室、影视厅等功能室进行了全面改造;为老人房间配备了电视机、衣柜等设施,并安装了电加热开水器、太阳能淋浴器等,营造了一个温馨舒适的养老环境。

“软硬件升级后,老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变得更加丰富,幸福感‘爆棚’。”马晓强补充道,敬老院每天为老人播放红色电影,每年举办春秋运动会,组织老人参观博物馆、戏曲文化馆,欣赏秦腔表演。闲暇之余,请专业老师教授剪纸、绘画、唱歌等技艺,让老人们的生活更加充实。还有专业医生定期检查身体、进行理疗,让老人们真正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凭借贴心服务,崆峒中心敬老院荣获了平凉市“十佳标准化养老示范机构”、全省“二星级敬老院”、全省“民政工作先进集体”和“区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

近年来,崆峒区民政局累计投入1.7亿元,建成多个养老服务机构,包括崆峒中心敬老院、花所中心敬老院、白庙中心敬老院和泾瑞老年颐养院,以及示范性的中高端养老服务机构一一崆峒区老年养护院,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显著提升。

爱心助餐 养老添温馨

走进崆峒区东关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长者餐厅,有助餐需求的老人们正享受着美味的自助餐。这里菜品丰富、营养均衡,深受老人们喜爱。

92岁的马常贵老人是长者餐厅的常客,他办月卡享受5折优惠,三餐都在这里。东关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经理李磊介绍,这里日均助餐服务40位老人。

崆峒区以省级老年助餐服务试点为契机,充分发挥中心城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助餐功能,创建了多个老年食堂和爱心助老餐厅,并在平凉市第二人民医院设置了免费爱心助餐点。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在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就餐可享受不同折扣优惠,在老年食堂就餐的老年人同样享受优惠,其他助餐机构则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优惠措施。截至目前,崆峒区已为60周岁以上有助餐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16.8万余人次,有效解决了老年人“吃饭难”问题。

创新模式 养老增动力

82岁的独居老人舍桂花是东关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重点照顾对象。中心每月为她提供三次上门服务,包括打扫卫生、艾灸、身体理疗等。

近年来,东关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采取“公建民营”及“家政+养老”的模式,选定具有丰富家政行业经验的平凉玛格丽特家政服务有限公司承接运营。这一创新举措,将家政公司的专业技能与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基础设施相结合,为养老事业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探索方向,为养老服务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该中心还增设了“为老超市”,方便老年人购买适老化设施;开设了心理咨询课程,切实提升了老年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截至目前,东关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已累计开展各类助老服务2.7万余次。(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编辑:兰雪荣 责任编辑:牛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