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发展新模式 趁势而上促振兴——寨河乡走出牛产业蓬勃发展新路子
近年来,寨河乡抢抓市区牛产业发展政策机遇,依托稳健的市场拉动和项目支撑,持续放大群众懂养牛、善经营、会管理的传统优势,逐步形成了规模化、产业化、链条化、效益化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目前,全乡肉牛饲养量达2.4万头,存栏1.08万头,年出栏1.3万头,有10头以上养牛大户455户。
寨河乡位于崆峒区北部塬区,地处两省三县七乡交汇的三角核心区,区位优势独特,养牛历史悠久,家家有养殖经验,人人有养殖技术。马新德是寨河乡闫湾村党支部书记,也是乡里数一数二的养牛大户、玉米种植大户,早些年因为缺乏资金不敢多养,这几年在政府的帮助下,他成立了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规模从过去粗放的散养模式逐渐向规模化、标准化转型。
寨河乡闫湾村党支部书记马新德说:“开始以我个人养牛(为主),养了几十头牛。2019年,由5个人成立了合作社,现在养牛300多头。目前,以合作社名义种植玉米500多亩,种好玉米养好牛,以自己种的玉米把自己的牛养好。”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随着养牛群体的壮大,寨河乡“抱团取暖”向更大规模突进,分别投资500万元和170万元,建设了鄢铺村集体经济养殖小区和大路村党建“四位一体”引领肉牛产业发展基地,两个养殖小区共计牛存栏620头。同时,立足养牛群众“多”的优势,寨河乡借助牛产业发展的政策东风,大力进行“藏牛于户、繁育并举”战略,先后落实了暖棚牛舍、见犊补母、贫困户养殖基础母牛保护、未养牛贫困户新购基础母牛补贴、青贮机械投放等项目,使牛产业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
寨河乡闫湾村党支部书记马新德说:“现在规模比原来(大)了,我这里有二十多头红牛,也得到了政府的补贴,目前厂子(合作社)运营基本正常。”
下一步,寨河乡将按照“政府拉动、政策驱动、科技带动、市场促动、产业推动”五联动发展思路,因势而谋“念牛经”、政策扶持“鼓牛劲”、链式发展“发牛财”,进一步做深饲草供给、种群培育、增量扩群、交易营销、循环发展、品牌打造六大工程,实现肉牛存栏量每年至少增加1500头,100头养殖小区每年至少增加2处,推动寨河肉牛产业种、养、加、销一体化发展。(记者:胥蕾 朱越 编辑:兰雪荣 责任编辑:牛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