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崆峒区麻武乡全面推行林长制
工作实施方案
平凉市崆峒区麻武乡全面推行林长制
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区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决策部署,全面提升森林和草原生态系统功能,进一步落实乡、村两级保护发展林草资源的主体责任,现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要求,全面推行林长制,明确乡、村两级和领导干部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的目标任务,建立责任明确、制度健全、协调有序,运行高效的资源保护体系,构建党政同责、属地管理、乡村协同、源头治理、全域覆盖的长效管理机制,为建设山清水秀、民富村美幸福美好新麻武提供有力的生态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为主。全面落实森林法、草原法等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最严格的森林草原资源保护制度,加强森林资源生态保护与修复,构建健康稳定、优质高效的森林草原生态系统。
——坚持绿色发展、生态惠民。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 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处理好森林资源治理开发与管理保护的 关系,积极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 优美生态环境、优良生态产品、优质生态服务的需求。
——坚持党政同责、协调高效。加强党委领导,建立健全以 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林长责任体系,明确各级林长的森林草原资源保护发展职责,加强乡村两级协作、细化工作措施、统筹各方力量,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从我 乡森林资源实际出发,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整体修复理 念,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分类施策,科学经营,全面提升森林草原资源的生态、经济、社会功能。
——坚持依法治理,强化监督。严守生态红线,依法治林治草,完善并落实常态化监督检查机制,建立健全林长制考核指标体系、绩效评价和责任追究制度,以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林草资源的保护发展。
(三)目标任务
2022年4月底前,在全乡设立乡级总林长、林长,在村级设立村级林长、副林长,建立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保护发展森林草原资源责任体系,实现全乡7个行政村林长制管理责任全覆盖。
2022年底前,建立林长会议、信息公开、巡查督办和考核评价、责任追究等工作制度,构建权责明晰、管理规范、运行高效、措施有力的森林资源保护发展长效机制。基本实现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树有人护、责有人担,林长制工作进入常态化。
到2025年,林长制工作成效进一步显现,全乡森林草原数量、质量和资源综合效益显著提升,重点区域森林资源得到有效治理,破坏森林草原资源行为得到有效遏制,森林及野生动植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全乡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草原综合植被盖度持续提高,林业有害生物危害情况逐年减轻。
到2035年,全乡生态文明及林业发展相关制度进一步健全,森林草原生态功能更加完善、生态效益更加显现,林业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全面增强,林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显著提高,基本实现森林草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组织体系
(一)成立林长制组织机构。成立林长工作领导小组,由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乡业务分管领导、麻武护林站站长担任副组长,各村包村领导和村级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分管林业的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设在社会治理和应急管理办公室。
(二)设立乡村二级林长。坚持党委领导、党政同责,建立乡、村二级林长体系。乡级设总林长和林长,总林长由乡党委书记和政府乡长担任,林长由各包村领导担任。村级设林长、副林长,林长原则上由各村党支部书记担任,副林长由村委会其他干部担任。
(三)建立林长会议制度。乡党委、政府建立林长会议制度,协调全乡森林资源保护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林长会议由乡级总林长、林长,村级林长、副林长组成。林长会议原则上每半年召开1次。
三、工作职责
(一)领导小组职责
研究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研究全乡推行林长制工作中的有关重要事项,协调解决森林草原资源管理保护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二)林长职责
乡级总林长对全乡区域森林草原生态建设负总责,林长按照包村分工,分片负责。总林长、林长负责在辖区内组织开展森林草原资源保护发展的具体工作,负责森林草原资源管护、征占用林地监管、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知识宣传,监督管理野外用火,组织开展森林草原防火巡护和火情早期处理,及时报告涉林涉草案件线索,支持配合有关部门依法查处涉林涉草案件,调解涉林涉草纠纷。组织选聘生态护林员,做好生态护林员的培训和日常管理工作。
村级林长主要负责组织各村生态护林员、草管员对本村森林草原资源的日常巡护、政策宣传,及时发现火情、林业有害生物以及滥伐、盗伐、非法占用林地等破坏森林草原资源的行为,及时进行早期处理并向乡级林长和林草部门报告,监督管理生态护林员、草管员,将管护责任落实到山头地块。
四、重点任务
(一)加强森林草原资源生态保护。强化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上线。强化森林采伐限额和使用林地定额管理,对工程建设使用林地实行规划管理和用途管制,加强征占用林地项目的事中事后监管,严禁以各种名义侵占林地、湿地、草原。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地体系,全面加林草资源、古树名木、野生动植物保护,维护生物多样性。
(二)推进国土空间绿化和生态修复。充分利用宜林荒山荒沟,逐步推进造林绿化。依托三北防护林建设、退化林分修复、林业重点工程、天然林保护等生态工程,有序开展国土绿化,提高林分蓄积量、碳储量和生态服务功能。持续推进森林乡村创建活动,抓好重点区域绿化治理、景观建设。优化林种树种结构,广泛开展义务植树活动,积极推进全乡范围绿化,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抓好森林抚育和退化防护林更新改造工作,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脆弱区森林草原资源保护和修复,不断满足全乡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的需求。
(三)推进森林草原资源合理利用。深入推进集体林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进一步厘清权能界限,完善承包经营制度,规范林地、林木、草地流转,盘活林地草地资源。结合乡村振兴,落实各项补助政策,扶持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林业股份制公司等林业新型经济组织,积极探索林下种养殖、林下采摘、特色经济林和森林旅游康养等绿色富民产业,提高林业对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的贡献率。
(四)加强森林草原资源监测监管。提高森林草原生态资源保护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充分发挥生态护林员、草管员岗位优势,划分责任区,推行森林草原资源网格化管理,推动森林资源监管责任措施落实落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森林资源智能化管理信息平台,及时掌握资源动态变化,提高森林资源保护监督管理水平。
(五)加强自然灾害和生态风险防范。严格落实森林防火属地管理,进一步靠实森林草原防灭火责任,健全联防联控和应急联动机制,加强预警监测体系、防火基础设施、物资储备和综合保障能力建设,完善森林草原防灭火应急预案,强化应急演练,适时开展督查检查、宣传发动,提高全民森林草原防火意识。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乡村两级要深刻认识全面推行林长制的重要性,加强组织领导,狠抓责任落实。建立党委、政府“一把手”负责制,明确目标任务和时间安排,细化工作责任,强化督查指导,全力压茬推进。2022年4月底前,要实现我乡林长制管理责任全覆盖。2022年底前,建立健全林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制度、信息公开制度、部门协作制度、督查巡查制度,完善考核评估办法,逐步构建权责明晰、管理规范、运行高效、措施有力的森林资源保护发展长效机制。乡村两级林长要严格落实职责分工,各司其职、通力协作,努力完成相关任务,确保我乡林长制顺利推行。
(二)强化经费保障。加强林长制工作机构建设,建立长效、稳定的投入机制,积极争取公共财政对森林资源管理保护的投入,大力实施荒山绿化、森林质量提升、资源管理保护等方面的建设项目。深化涉林治理保护投融资改革,探索推进多元化投入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吸引社会资本、金融资本积极投入林草资源保护发展,为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资金保障。
(三)严格考核考评。以落实森林草原资源保护发展目标责 任制为核心,建立科学的林长制考核体系,重点对责任区域内森 林资源保护和职责履行进行综合评价,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结合森林草原分布和生态环境治理现 状,建立林地责任名录,建立健全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林长制责任体系。进一步加强对林长制工作的督查考核,定期通报责任落实和工作进展情况,对督查中发现问题,逐一限期进行整改。对不作为、懒政怠政甚至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确保林长制落地生根、取得实效。
(四)加大宣传力度。在全乡建立林长制工作信息发布平台,在责任区域显著位置设置林长公示牌,标明林长职责、森林资源概况、保护发展目标、监督电话等内容,接受社会监督。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以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法律法规为重点,加大宣传力度,强化舆论引导,积极营造关心、支持、参与林长制工作的浓厚氛围。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拓展丰富全民义务植树尽责形式,积极开展特色创新活动,不断增强增强全社会对林业生态建设与保护工作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上一篇: 平凉市关于开展根治欠薪集中接访活动的公告
下一篇: 《乡村振兴用地政策指南(20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