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统计知识

  • 时间:2024-06-05 17:27
  • 浏览次数:
  • 字体: [ ] [ ] [ ]
  • 分享:


一、农业统计基础知识

农业统计:亦称为农林牧渔业统计,它是指反映农林牧渔业生产经营现状和过程的统计,包括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等5个行业大类的统计,是运用统计理论与方法对农业领域有关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进行调查、整理和分析。是国民经济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里的农业是指狭义的农业,亦称农作物种植业,通常指栽培农作物以取得植物性产品的农业生产部门。

农业统计的主要内容:农业生产条件、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经济作物生产情况、农林牧渔业生产情况、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核算、县、乡、村社会经济基本情况等年报和定期报表。

图片

二、农业统计主要指标

农作物分类:农作物一般分为两类。一是粮食作物,包括谷物、豆类、薯类;二是经济作物,包括棉花、油料、麻类、糖料、烟叶、中草药材、蔬菜瓜类、其他农作物等。

农作物播种面积:指实际播种或移植各种农作物的面积总和。不论种植在耕地还是非耕地上,不论面积大小,不论是否有收获,均要计算播种面积。

耕地面积: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含轮歇地、轮作地);也包括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

粮食产量:指日历年度内生产的全部粮食数量。粮食按收获季节分为夏收粮食、早稻和秋收粮食;按作物品种分为谷物、豆类和薯类;谷物包括稻谷、小麦、玉米,其它谷物(如谷子、高粱、大麦、燕麦、荞麦等);豆类包括大豆、绿豆、红小豆等;薯类中包括马铃薯、甘薯。这个统计含义和人们习惯上说的“粮食”往往不太一样,在使用粮食产量统计数据时要特别注意。

经济作物:主要包括包括棉花、油料、麻类、糖料、烟叶、中草药材、蔬菜瓜类、其他农作物等。

畜禽出栏:指在一定时期内各种经济类型和生产单位出售或自宰的畜禽头(只)数累计总和,包括淘汰的役畜、种猪、母猪、奶牛、奶羊等。它是一个时期指标。

肉类总产量:指当年出栏并已屠宰的所有畜禽的肉产量总和。大牲畜、生猪、羊等哺乳动物肉产量按屠宰后除去毛头蹄下水后带骨肉的重量计算。禽类按屠宰后去毛的净重计算。

水产品产量:指当年捕捞的水产品(包括人工养殖并捕捞的水产品和捕捞天然生长的水产品)产量。分为养殖产量和捕捞产量,养殖产量按出水产量计算,虽然养成但仍留在水中而未捕捞的不计算产量。水产品按种类分为鱼类、虾蟹类(甲壳类)、贝类和其他类。其他类主要指龟鳖、蛙类、珍珠等。

淡水养殖产量:指在淡水水域中人工投放苗种(不包括灌江纳苗)并进行人工饲养管理的、并已捕捞起水的水产品产量。稻田养殖水产品产量也计入淡水水域养殖产量中。淡水养殖产品包括鱼类、甲壳类(虾、蟹)、贝类、藻类和其他类产品。

养殖面积:指已投放鱼苗鱼种并进行人工饲养管理的水面面积,不包括稻田养殖面积和增殖渔业面积。



三、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计算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以货币表现的农林牧渔业的全部产品总量和对农林牧渔业生产活动进行的各种支持性服务活动的价值。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核算范围:本辖区内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农业、林业、牧业、渔业产品的价值量和对农林牧渔业生产活动进行的各种支持性服务活动的价值的总和,执行日历年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