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资”监管措施都包括哪些?

  • 时间:2024-08-06 11:37
  • 浏览次数:
  • 字体: [ ] [ ] [ ]
  • 分享:

从各地近年来查处的农村集体“三资”腐败典型案例来看,违纪违法案件集中在违规发包、违规承揽等工程领域,违规挪用私分集体资金、私设“小金库”等资金使用领域,以及林地、耕地、房屋出租等资产处置领域。

农村的“三资”监管主要指的是对农村集体的资金、资产、资源的监督管理。近年来,中国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加强了对农村集体“三资”的监管,以规范小微权力运行,维护群众利益,并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监管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提级监督通过市县纪委监委统筹提级监督,针对集体经济体量大、工程项目多、廉政风险高、信访问题突出的重点村(社区),强化监督检查力度 。

信息化监督: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地理信息技术等手段,开发资产资源、合同管理系统,形成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实现对农村集体资产的“一张网”监督 。

区块链技术:探索“区块链+‘三资’监管”新模式,用区块链技术固定重要数据,实现数据的透明公开和链上存证 。

制度建设:出台相关制度,强化镇街党工委对经济合作社的统一领导和监管约束,实行经济合作社“一把手”个人重大事项集中报告等系列制度 。

专项整治:开展专项行动,整治“三资”管理、征地拆迁等领域政策落实过程中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回应群众期盼、保障民生福祉 。

村级资金监管:推行村级资金监管系统,规范村级财务管理,杜绝私设“小金库”等违纪违法行为 。

评级监管机制:通过设立评级监管指标,明确“三资”监管风险等级和负面清单,为基层工作落实提供指引,并配套制订相关管理办法 。

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助于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确保农村集体“三资”的安全和保值增值,同时也促进了农村集体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增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