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100000000000000000/1970-929183
  • 主题分类:
  • 发文机关:区统计局
  • 成文日期:2018-05-20
  • 发文字号:
  • 发布日期:2018-05-20
  • 有  效  性:
  • 标       题:2017年平凉市崆峒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内容概述:

2017年平凉市崆峒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时间:2018-05-20 00:00
  • 来源:区统计局
  • 字体: [ ] [ ] [ ]
  • 收藏
  • 分享:

2017年,全区上下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大力践行“坚持高点定位、推动提质提速、突出抓主抓重、聚力实干攻坚”的工作要求,统筹落实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措施,经济社会保持了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各项工作呈现出新的积极变化。

一、综 

2017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8.23亿元,比上年增长3.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18亿元,下降3.2%;第二产业增加值30.52亿元,下降1%;第三产业增加值89.52亿元,增长6.7%。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3.222.1:64.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26140元,比上年增长5.4%

全区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1%。其中:食品烟酒上涨 0.9%,衣着下跌1%,居住上涨1.7%,生活用品及服务下跌1.3%,交通和通信下跌0.5%,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3.1%,医疗保健上涨2.4%,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1.1%

2017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表一)

(以上年为100

 

   

 

比上年涨跌幅度(%

居民消费价格

   101.1

1.1

食品烟酒

100.9

0.9

 

99

-1

居住

101.7

1.7

生活用品及服务

98.7

-1.3

交通和通信

100.5

0.5

教育文化和娱乐

103.1

3.1

医疗保健

102.4

2.4

其他用品和服务

101.1

1.1

 

二、农 

全年完成农业增加值18.24亿元,同比下降3.2%。粮食播种面积85.21万亩,下降0.59%,粮食总产量达到18.74万吨,下降9.54%。油料产量1.27万吨,增长3.39%

主要农产品产量(表二)

项目

单位

数量

比上年±%

粮食

万吨

18.74

-9.54

  其中:夏粮

万吨

6.51

4.93

油料

万吨

1.27

3.39

水果

万吨

9.24

0.97

蔬菜

万吨

44.32

6.43

药材

万吨

0.45

4.25

完成造林面积5.92万亩、育苗面积2.96万亩。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4.59%。全年新修水平梯田1.8万亩,累计达到82.42万亩。

肉类总产量达到1.84万吨,比上年增长1.74 %。大家畜存栏达16.9万头,其中牛存栏16.56万头,牛出栏(自繁)13.08万头;猪存栏和出栏分别为3.73万头和5.26万头。

主要畜产品产量和大家畜存、出栏数(表三)

项目

单位

数量

比上年±%

肉类总产量

18411.53

1.74

  其中:牛 

13082.80

-9.04

         

  949.73

 6.45

         

 3684.10

63.12

         

  576.62

32.57

10229.34

-12.09

 1317.90

 15.01

山、绵羊毛

   93.56

-0.62

大家畜年末存栏

万头

   16.90

-4.23

大家畜年末出栏

万头

   13.14

-9.08

 

三、工  

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15.34亿元,同比下降2.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6.61亿元,同比下降7.1%。其中:国有企业完成增加值3.23亿元,比上年增加6.7%;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3.38亿元,比上年增加-5.3%。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完成增加值0.24亿元,比上年下降56%;重工业完成增加值6.37亿元,比上年下降0.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8.83%。建材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75亿元,同比下降0.4%,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1.6 %,主导了全区工业经济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8.83%

主要工业产品中,水泥306.79万吨,同比增长5.2%;商品混凝土49.28万立方米,同比增长63.03%,面粉3.18万吨,同比下降22.23%,其它产品产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长。

规模以上企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表四)

品名

单位

2017年产量

比上年±%

 

万吨

306.79

 

6224

44.31

5.69

5.2

 

77.83

6.0

24.12

机制纸

 

 

混凝土

万立方米

49.28

63.03

面粉

万吨

3.18

-22.23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07亿元,同比下降1.94%;实现利税6.54亿元,同比增长49.05%。实现利润4.86亿元,同比增长67.4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2.93亿元,同比下降42.04%。实施500万元以上各类建设项目137项,完成投资41.87亿元,比上年下降60.41%50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28项,完成投资29.65亿元,同比增长20.25%;亿元以上投资项目17项,完成投资28.04亿元,同比增长54.2%;全区新开工项目121个,5000万元及以上新开工项目14个。

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06亿元,同比增长157.81%;第二产业投资7.06亿元,同比下降 87.07%;第三产业投资73.81亿元,同比增长68.81%

 

 

2017年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及增长速度(表五)

 

行业

投资额(亿元)

比上年增长(%

农、林、牧、渔业

2.1

157.81

采矿业

0

-100.00

制造业

1.3

15.00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1.53

-95.10

建筑业

4.23

225.35

批发和零售业

 

 

住宿和餐营业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2.81

113.00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0.31

-81.23

房地产业

41.56

10.06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6.37

-36.6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0.14

-79.16

教育

4.4

-32.82

卫生和社会工作

0.45

-70.87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0.56

-74.87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0.28

-82.94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

全区商贸流通基本平稳增长,零售业和餐饮业增长快速。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49亿元,比上年增长8.5%。分地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为60.77亿元;农村消费品零售额15.72亿元;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65.83亿元;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0.66亿元。

全年出口创汇1360万元,比上年下降5.2%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885.5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9.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08% 25.38%

 

六、财政、金融

全年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7.88亿元,比上年下降18.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4.75亿元,比上年增长1.5%。全年一般预算支出达到31.68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其中:教育支出62882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3450万元,社保和就业支出52678万元,医疗卫生支出35487万元,节能环保支出16106万元,农林水支出49716万元,住房保障支出10973万元,社会保障支出125948万元。

全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316.24亿元,比上年增长11.9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达180.56亿元,比上年增长6.13%。其中单位存款为113.77亿元,增长20.1%。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40.66亿元,比上年增长14.89%。其中短期贷款64.56亿元,中长期贷款176.02亿元。

 

七、科技、教育、文化

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广播等社会事业取得新成就。全年共争取省、市科技项目7,资金133万元;共有7项科技成果获得市级科技进步奖,其中二等奖6项,三等奖1;本年度共评出区级科技进步奖10项,其中一等奖7项,二等奖3项。

2017年,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348所,其中幼儿园158所,小学154所,初级中学1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2所,高级中学3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85447人,其中,在园幼儿17068人,小学36941人,初中19669,高中11632人,特殊教育学生118人,特殊教育高职班19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7.2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3.8%,全区报考人数3289人,上线人数3247人,98.7%,其中重点本科上线613人,上线率18.6%,一般本科上线978人,上线率29.7%,三本上线465人,上线率14.1%,专科高职上线1191人,上线率36.2%

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373个,其中区级公立医院4个,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爱卫办、监督执法所各1个,乡镇卫生院1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个,村卫生室25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9个,农村个体诊所72个。服务人口54.3万人,床位总数1926张,每千人口拥有床位3.54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754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654人,注册护士709人,每千人口拥有卫技人员3.23人。

全区共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4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文化馆1个,数字影院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6个,农家书屋226个,全区有广播电台1座,全区广播和电视信号实现全覆盖。全区运动员参加省、市级各项各类赛事,取得较好成绩。   

 

八、环境保护

全年环境污染治理完成总投资95143.99万元。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削减约394吨,氨氮削减约29吨,二氧化硫削减约254吨,氮氧化物削减约346吨。大气环境质量:平凉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30天,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为73微克/立方米,比201685μg/m3下降12μg/m3,同比下降14.1%;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30μg/m3,比201642μg/m3下降12μg/m3,同比下降28.6%;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臭氧(O3)四项指标平均浓度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水环境质量:泾河地表水平镇桥(国考)断面和王村大桥(出境)水质综合评价达到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达标率达到75%以上,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国家地下水监测点位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土壤环境质量:全区耕地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农用地膜回收利用率达到80%以上,未发生重金属、石油等新的土壤污染问题。环境噪声质量: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控制在55dB(A)以内,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控制在70dB(A)以内。

 

九、人口与人民生活

年末全区常住人口53.09万人,人口出生率12.08‰,人口死亡率4.56‰,人口自增率为5.32‰。在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33.51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3.11%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085元,比上年增长8.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23元,比上年增长8.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16491.4,比上年增长9% ;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7758.3元,比上年增长6.8%

区属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11781人,失业保险人数11614人,职工医疗保险人数25157人,居民医疗保险人数383044人,工伤保险人数20356人,生育保险人数16128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38.3万人。共有931520511名城镇居民、996625138名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全区农村“五保”965 1105户,农村敬老院集中供养121人,分散供养844人。

 

 

注:1.本公报中部分数据来源于平凉市2017年统计提要。

2.本公报中所有数据均为辖区数据。

3.本公报中就业、社保、低保、财政、金融、保险、旅游、交运、车管、通信、邮政、教育、科技、文化、广电、卫生、体育、环保、安监等数据,由相关部门提供。

4.本公报中“同比增长”指与上年度同口径对比增长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