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也要防治“大企业病”
“大企业病”指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在管理及运行机制等方面,自身滋生出阻滞企业继续发展的种种危机,使企业逐步走向倒退甚至衰败的种种问题。这种“病”一般发生在大企业里面,所以才这样定义。而记者发现,一些中小企业也已染上了这种“病”,如果不加以防治,必将影响企业发展。
近日,市内某执法部门应上级要求,落实一项工作需要辖区相关企业配合,联系后企业负责人表示愿意积极配合,但当工作人员到达现场后,这名负责人却迟迟联系不上,与现场人员沟通时,她表示必须要有上级领导的同意,工作人员让其联系上级领导,她却说这会儿领导在开会,手机统一收了,没人接也联系不上,她不敢做主。就这么一件小事,费了很大周折才协调好,浪费了几个小时时间。
这让记者想起多年前一件事,某县法院执行人员带着所有法律文书,到县内一家商业银行办理账户冻结业务。到银行大厅后,柜员却因为联系不上主管,未获授权而无法配合法院工作。法院执行人员因为等待太久,加之后来发现等待过程中,被执行单位账户有资金转出,于是对该银行依法判处罚金30万元。
前例执法部门工作人员鉴于当前企业经营普遍困难,虽然发现他们在管理中存在一些不合规的地方,但也只是对相关负责人提出批评教育,要求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并未因工作配合不力而实施行政处罚。而法院执行人员在发现问题后,并没有惯着当事银行。
企业发展规模很小的时候,不需要讲流程,不需要处处讲规范,怎么方便快捷就怎么来,效率至上是基本原则。但随着业务增加、人员增多,难免扯皮,就得有些条条框框,否则容易乱套。定制度是为了加强管理,但有限的制度并不能包罗万象,并不能预判现实工作中所有情况,所以制度需要根据发展变化及时修订、及时优化。
“大企业病”表现形式有很多,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诺斯古德·帕金森1958年出版的《帕金森定律》一书,对其做了详尽阐释。记者仅根据所见所闻,结合当前实际对此略加分析。
“大企业病”归根结底是官僚主义作风的体现,长此以往必然导致企业管理效能低下,进而导致内耗增加、效益下滑。企业要保持健康成长,就要对症下药,早防早治。针对内部沟通问题,要以建设高效精干的员工队伍,快捷顺畅的工作流程为目标,及时放权,充分放权,不在无谓的请示中浪费时间,不在漫长的等待中激发矛盾。尤其针对上级主管无法时时在岗且电话都难以联系的情况,就需要事先制定预案,允许一线工作人员直接处理一些事情,绝不能让内部制度变成影响对外协作、制约企业发展的绊脚石。
上一篇: 门诊慢特病跨省直接结算攻略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