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网格化 服务精细化 崆峒区探索出城乡治理新途径
自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开展以来,崆峒区以创城工作为抓手,坚持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构建多网合一、集成管理、突出效能的基层网格化治理体系,推动要素向网格集中、服务向网格集聚、问题在网格解决,着力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为了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保障居民日常饮食安全,西郊街道二天门社区依托基层网格员,以沿街门店为重点,对食品经营者是否证照齐全、经营的食品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消防设施是否安全等问题进行全面排查,并督促门店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坚决杜绝发生食品安全和消防安全隐患。
近年来,西郊街道二天门社区致力于探索创新服务模式,健全网格管理制度,通过立足“小网格”,融入“微服务”,发挥“强作用”,有效提升社区治理能力,为群众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西郊街道二天门社区党委副书记王艳华说:“近年来,社区对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以‘党建+网格+民情’的基层治理‘新路径’、‘支委+居委+调委’的矛盾调解‘新模式’、‘社区+小区+小巷’的民生服务‘新渠道’、‘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局面’强化服务管理水平。”
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既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一环,更是顺应群众期盼的迫切需求。走进柳湖镇土坝村,干净整洁的林间乡道,错落有致的小康屋,井然有序的美丽庭院,文明和谐的美丽乡村画卷让人赏心悦目。
土坝村村民李雪燕说:“环境越来越好,道路也越来越平整,公益广告随处可见,文化广场,周边风貌也大幅度提升,像老百姓跳舞、打乒乓球这些都可以,做的特别全面。”
土坝村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构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重要实践,以网格化治理为依托,分片包干为抓手,坚持精细化、精准化、精品化工作标淮,实施污水治理、道路硬化、风貌改造、乡村建设等多个项目,形成了全域化整治、全民性参与、全方位保障体系,使全村的“颜值”得到整体提升。
土坝村网格化管理工作只是柳湖镇的一个缩影。据了解,柳湖镇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引领作用,全镇14个行政村,划分67个网格,每个网格下根据就近原则分布网格员,负责联系群众。网格员们利用对各村环境的了解和社情民意的熟悉,着重对村内生活垃圾乱扔乱堆乱放、河道垃圾、污水乱排放等影响村庄环境的问题进行监管,以实际行动为群众排忧解难,形成了农村环境整治“新模式”。
今年以来,崆峒区全面贯彻落实《甘肃省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办法(试行)》要求,全区划分网格693个,严格落实网格员选聘、网格编码、边界划分、逐级培训等要求,积极培育打造了“老街坊”、“杨大姐说和”等群众性调解劝和工作室6个,建成标准化公共法律服务站23个,选优配强乡镇(街道)、村(社区)人民调解员1153人,切实让网格化管理激活了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米”。(记者:路凡 周莹 编辑:兰雪荣 责任编辑:牛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