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打造精品“乡旅” 尽享田园风情
连日的高温催热了崆峒区的山乡“避暑经济”。以天为盖,以地为庐的露营采摘新体验也成为目前增长最快的乡村旅游业态之一,游客们漫步在植被茂密、凉风习习的树林里,欢笑声此起彼伏,这种与自然为邻的休闲度假方式越来越受到市民欢迎。
时下,以蟠桃、北京七号、仓方早生等瓜果种植为主的白水镇打虎村玉玲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迎来了“甜蜜丰收”。走进果林,呼吸间也带着蟠桃的香甜果味,明明烈日高悬,林内却不曾感到一丝酷热,工作人员也是满怀希望采摘着果品。
白水镇打虎村玉玲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务工人员朱玲芳说:“咱们这个桃园80亩,其中水蜜桃就是40来亩,蟠桃40亩,种下已经7年了,在去年才开始结果的,今年的果子比较好一点,一个树上大概结四五十个果子,礼拜天人比较多一点。”
峡门乡白家山村位于崆峒区南部山区旅游环线,近年来,该村紧抓有利时机,着力打造了集餐饮、游憩、娱乐、避暑为一体的兰崆翠英休闲农场。今年刚参加完高考并考出优异的成绩马琪,怀着喜悦的心情和家人一同在农场享受户外野营的乐趣,作为家乡的一员,谈到村子的变化,她赞赏不已。”
游客马琪说:“以前来比较(多)野花野草,现在它都是很规范的,有菜棚之类的,有儿童乐园,正在修建当中。比以前感觉更加有人文气息了一点。”
作为平凉网红打卡地的麻武乡月明村,依托温凉气候、红瓦白墙、小桥流水的自然禀赋,科学合理规划布局,将自然环境、乡土元素、观光旅游有机融合,着力打造“山水月明,大美麻武”旅游品牌。村内服务中心、卫生间、淋浴间、商店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游客拎包入住既能享受到户外之趣,洗涤城市的喧嚣,又能体验乡野的烟火,感受质朴悠闲的田园生活。
游客任海銣说:“因为平凉最近太热了,就去找了一个这种网红式打卡地,然后来露营一起玩,感觉平凉能有这样一个地方需要多多宣传,让大家都来体验一下露营生活。”
在体验采摘、露营生活之余,传承乡村记忆也是必不可少的休闲避暑方式。窑洞、土炕、缝纫机、黑白电视机、手推车、犁耙……走进白庙乡柴寺村合抱谷农耕体验园,如同走进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西北农村。古朴的老建筑和陈列在村史馆的老物件、老照片,成了吸引游客的特色标识。
白庙乡干部陈芮说:“柴寺村合抱谷农耕文化体验园是以了解农耕文化,传播农耕文明,发扬农耕精神为主题,由三个板块构成,分别是农耕文化展示区、农业生产体验区、绿色共享体验区,农耕文化展示区主要是全面展现传统农耕文化精髓,一览传统农耕文化魅力,农业生产体验区可以让游客零距离走进农耕生产,体验农耕之乐,绿色共享体验区可以让游客尽享田园风光,领略民俗风情,在享受城市生活的同时,能够看得见山缘,留得住乡愁。”
据了解,白庙乡立足柴寺村城郊区位优势,依托柴寺村百年古柳,积极打造“旅游+体验”研学基地,以了解农耕文化,传播农耕文明,让游客零距离走进农耕生产,感悟体验农耕之乐,实现了农旅、文旅融合。
白庙乡党委副书记郝庭亮说:“下一步,白庙乡将按照乡旅文旅康养产业布局,充分挖掘资源禀赋,调整产业结构,盘活资源优势,优化文旅资源配置,真正将旅游产业打造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产业,转型发展的支柱产业,以满足市场化、多样化、个性化的游客需求,全面提升白庙乡文旅康养品牌影响力和特色产品竞争力,充分展现乡村振兴的新气象。”
据统计,截至7月底,崆峒区共接待乡村旅游游客122.387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收入2.08亿元。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转型升级,美丽乡村的持续打造,越来越多的市民,走出家门,到山水田园间找寻“诗和远方”。(作者:黄维 编辑:刘晓凤 责任编辑:牛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