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当“夏”!崆峒区项目建设正酣
道路更畅了,小巷更美了,产业更强了。近年来,崆峒区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改善民生、推动发展的重要抓手,一批批惠民生、利长远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正从蓝图加速变为现实。无论是困扰出行的“老大难”道路焕新,还是居民家门口的“毛细血管”疏通美化;亦或是带动农民致富的产业链条延伸……崆峒区正通过一个个落地见效的项目,不断提升着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为区域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泾河北路作为城市北环路,承担着312国道的公路功能。然而这条道路却面临着坑洼、开裂、局部塌陷等诸多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区住建局积极推进泾河北路广成桥——永康北路路段的改造。走进项目现场,记者看到西段管网埋设工作已经完成,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人行道建设;而在新河湾段,土方开挖和管网埋设工作也在有序开展中。
在中街街道南山根小巷改造现场,工人师傅们正进行道路硬化作业。据了解,2024 年平凉中心城区总投资4638.35 万元,对南台、东台、兴合庄、二中桥北侧等21个片区背街小巷的雨污水管网、给水管网敷设,排水渠修建,道路硬化及路灯照明安装等设施进行提升改造。这些改造工程的实施,让一条条原本破旧不堪的小巷变得整洁、美观、畅通,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中街街道南山根居民马哈目说:“我们南台这个路没修之前坑坑洼洼,(出行)非常不便,走路、出行非常的不好走。现在我们这个路政府给我们修的又光又宽又好。”
泾河川现代农业产业园智慧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项目是市级重点项目,是崆峒区聚焦创建蔬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目标,引进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江苏绿港现代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立足区情实际,实施集生产、加工、销售、科研、培训、休闲采摘为一体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项目。项目建成后将建立完善“联农带农、助农兴农”机制,采取“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市场运作、农户参与”的发展模式,就近解决劳动力460多人,年人均收入可增加2万元以上,增加村集体收入100万元以上。
四十里铺镇党委委员、副镇长赵士鑫说:“崆峒区泾河川现代农业产业园智慧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位于四十里铺镇清街村,总投资5.4亿元,占地706亩,规划建设智能温室、拱棚及蔬菜深加工厂。目前,12.4万平方米智能玻璃温室主体已架设完成,配套设施建设同步推进,预计年底建成运营。”
走进大寨乡畜牧产业园窑洞养牛三期建设项目现场,一幅热火朝天的建设画面跃然眼前。工人师傅们各司其职,或搬运建材,或操作机械,忙碌而有序……该项目预计6月中旬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项目的建成,将进一步扩大平凉红牛养殖规模,提升产业承载能力。
大寨乡党委副书记马贵平说:“下一步,大寨乡将乘势而上,紧抓平凉红牛扩繁增量十条‘硬核’政策机遇,持续加压奋进,加速推进项目建设进度。通过做强产业链条,打造生态循环、融通要素供应,提升品牌价值,让平凉红牛产业的‘金字招牌’擦得更亮,叫得更响。”
道路畅通、小巷蝶变、产业兴旺……变化的背后,是崆峒区真抓实干、聚力攻坚的奋斗姿态。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项目成效,不仅解决了群众出行的烦心事、美化了家门口的环境、拓宽了增收致富的渠道,更点燃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项目建设的“施工图”,正在加速变成惠及千家万户的“实景图”,成为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坚实支撑。 崆峒区,正以项目的“加速度”,跑出发展的“高质量”!
(记者:兰彩云 刘文涛 编辑:兰雪荣 审核:牛栋)
上一篇: 高跟信调研乡镇重点工作和基层人大工作
下一篇: 崆峒区:科学套种新模式 一地两用促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