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四届三次会议第90号提案的答复

  • 时间:2019-07-19 00:00
  • 浏览次数:
  • 来源:区政府办
  • 字体: [ ] [ ] [ ]
  • 分享:

民革平凉市委: 

  您委提出的“关于推进城区停车资源共享的提案”已收悉,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崆峒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解决老城区“停车难”问题,着力加强停车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增加停车资源有效供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停车难”现状。一是着力改善道路交通条件。坚持把城区道路建设作为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的核心,加快完善路网结构,先后建成永兴路、北大路、新科路等道路,中心城区道路总长度达到307.4公里,道路面积689万平方米。二是着力发展城区公共交通。坚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优化升级城区公交线路布局,加快公交车更新和公交线路开发,目前公交车达到292辆,运营线路27条,2018年城市公交客运量超过6000万人次。三是着力增加城区停车泊位。坚持把停车位建设纳入中心城市建设当中,与公共基础设施、住宅小区和完善路网结构同步规划建设,逐步形成以配建停车场为主体、路外公共停车场为辅助、路边停车泊位为适当补充的停车格局,2018年结合棚户区改造、老旧住宅楼改造、住宅小区开发和商贸设施建设新建、补建停车泊位4821,中心城区停车泊位达到3.83万个。 

  一是对您委提出的关于“引导企事业单位主动参与到错时停车中来,推动政府机关、医院和学校等企事业单位分时段向社会开放,挖掘周边公共、专用、道路等各类停车资源,形成‘内外联动、错时共享’的停车资源格局”的建议。从调研和日常情况来看,一方面中心城区大多数党政、企事业单位、社区院落建设于上世纪80、90年代,规划比较滞后,均未配建停车泊位(场),部分配建的单位,停车位较少,有的已不能满足本单位职工或小区住户的停车需求。另一方面我区除268个禁停路段和城区主干道不允许停车外,中心城区南北支线、背街小巷实行单侧停车,但截止2018年底,我区共有各类机动车12.61万辆,停车泊位3.83万个,现在的停车泊位(场)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机动车停车需求。对此,我区积极引导鼓励中心城区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商业主体、小区院落在满足自用的前提下向社会车辆开放,同时,组织相关单位对城市道路现有停车泊位和交通流量进行梳理,在保障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通行的前提下,有条件地适当增设路内停车泊位,今年以来,在临泾路、柳湖西段等路段增设停车泊位300个。 

  二是对您委提出的关于“利用城区附近学校、机关、工企单位闲置的庭院,设置夜间机动车临时停车场”的建议。由于中心城区建筑密度大,可利用的闲置土地资源较少,学校、机关、工企单位等闲置院落由于安全、管理等方面要求,现阶段设置夜间机动车临时停车场条件仍不成熟。对此,我区将加强公共区域停车泊位(场)资源优化配置,完善停车收费价格管理措施,建立不同区域公共停车位的限时收费制度,提高公共场所停车位使用的周转率。 

  三是对您委提出的关于“鼓励商业、办公等建筑配建的停车场,对外提供错时或临时停车服务,在市中心停车量大的地方或单位,建立地上地下两种模式,扩大停车容量”的建议。我区积极借鉴外地经验,探索研究停车场建设市场化运作模式,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采取免征或少征停车场营业所得税、贴息贷款等措施,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停车场,努力实现停车场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今年以来,采取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方式在南舒园、果园路、市区政务服务大厅新建立体停车场3处,提供停车位200个。同时,结合棚户区改造、老旧住宅楼改造等工程建设,今年计划新建、补建停车位1000个;在新建商业综合体中配建地上、地下停车位5290个。 

  下一步,我区将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结合中心城市发展实际,统筹推进停车场规划建设,不断提高停车泊位供给,优化中心城区停车环境。同时,进一步引导鼓励市民公交出行逐步在重点区域、城市的主要交通枢纽点规划公交站点方便市民出行,通过广播、电视、微信公众平台等媒介,鼓励市民出行搭乘公交,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衷心感谢您对中心城区停车资源共享的关心,希望今后一如既往的关心支持崆峒区的工作。 

   

   

   

平凉市崆峒区人民政府             

2019年7月19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