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三届四次会议第66号提案的答复

  • 时间:2015-08-24 00:00
  • 浏览次数:
  • 来源:区政府办
  • 字体: [ ] [ ] [ ]
  • 分享:
 郝云霞委员:

  你提出的《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预防交通拥堵问题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平凉中心城市人口和汽车保有量急剧增加,给城市道路交通带来巨大压力,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和节假日期间,主要街区拥堵严重,给城区交通秩序和群众出行带来较大影响和安全隐患。同时,由于老城区道路建设年代较早,规划相对滞后,路面狭窄,停车场等配套设施不健全,“行车难、停车难”已成为当前影响城市交通环境的突出问题。为尽快解决这一难题,区政府通过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发展城市公交、完善城市交通配套设施、加大城区交通管制等措施,有效缓解了中心城区车辆拥堵状况,城市交通秩序不断规范,道路环境得到优化。

  一是完善城市路网结构。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城市“十大项目、六大突破”战略部署,突出“改造、提质”这一主题,全面推进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实施了“六提升四配套”工程,建成东湖路改造、东大门道路改造二期、泾河北路西段道路及桥梁工程等重大道路工程,泾河南岸道路及景观改造、平沿路城区段改造、青年路北段等一批路桥项目、节点改造和功能配套工程全面竣工,计划实施的新民北路、新科路、和阳路、平沿路西段、保丰北路、太统路南延段和北大路火车站至永康北路段等9条重点道路工程正在按计划有序推进,其中北大路、新科路、和阳路已完成前期施工图纸设计、招投标等工作,土地征收已全面启动,8月底可开工建设。通过一大批道路基础设施项目的实施,初步构筑起东西畅通、南北联结的城市路网框架。

  二是加快城市新区建设。为进一步拓展城市规模,缓解老城区人口、交通和公共服务压力,区上先后实施了泾河大道、国道312线平凉城区过境段改线工程、柳湖路东拓以及广成路跨泾河大桥、双桥路跨泾河大桥、保丰路跨泾河大桥等一批重要路桥工程,将泾河以北区域拉入中心城市规划和开发建设范围,进一步完善了新区路网构架。全面建成广成花园、世纪花园、新裕花园、明发欧洲城、泾水嘉苑等大型居民小区,配套建设了广成学校、世纪花园幼儿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地下停车场等公共服务设施。新建了绿地广场、新世纪购物城、陇东农副产品批发交易中心等大型综合商贸设施,启动实施了新民路东、西片区、宝塔北路片区、保丰路片区等棚户区改造工程,积极引导人口、重要商业和公共服务设施有序向城市新区转移,城市新区综合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功能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有效减轻了老城区人口和环境压力,对缓解老城区交通拥堵、道路资源紧张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健全停车配套设施。为尽快解决中心城区“停车难”问题,经区政府积极衔接汇报,配合市规划局编制了《平凉中心城区公共停车场布点规划(2014—2020)》。规划至2020年,在中心城区新增路外公共停车场32处5293个停车位,累计达到46处6016个停车位;新增配建停车场25处4743个停车位,累计达到61处6346个停车位;新增路内停车位2644个,累计达到4338个。目前,规划已通过市规委会审查。今年实施的星泰广场地下停车场(90个车位)已全面建成,新世纪B座地下停车场(54个车位)已投入使用;盘旋路节点改造地下停车场(254个车位)正在进行主体施工;东湖公园节点改造地下停车场(72个车位)、宝塔公园北门民俗文化街地下停车场(249个车位)正在办理项目前期手续。同时,不断加大临时停车场建设力度,对行署巷、石家巷、公园路等14处路段施划了停车标线,设置了临时停车场标识;新建广成立交桥临时停车场,并设置了场地围栏等设施;免费开放使用仓坊巷、法院巷2处临时停车场,目前,中心城区临时停车场累计达到17处,有效缓解了中心城区“停车难”问题。

  四是优先发展城市公交。按照“城市生活区发展到哪里,公交线路就开通到哪里”的思路,在加快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着眼构建“布局合理、换乘便捷、运行顺畅、群众满意”的现代公交体系。加强与市规划、交通等部门的配合衔接,会同西安建筑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平凉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制定了《平凉城区公交线路发展规划》,线路布局覆盖了包括平凉工业园区在内的中心城市规划区范围。近年来,先后筹措资金6000多万元,购置新型公交车187辆,目前中心城区运营车辆增加到224辆,公交线路由原来的9条93公里增加到目前23条295公里,初步形成了贯通城区各主、辅街道,通达市内各商场、旅游景点、学校、医院、居民小区,连接重点乡镇的公交线路网络,基本能够满足市区及近郊居民乘车需求。去年以来,区政府又投资750万元,在广成路、定北路、南环路、崆峒大道、东西大街等路段配套建成仿古式和现代式便民候车亭177座,新增站牌55面,较好的解决部分候车亭设置不合理,影响车辆通行的问题。同时,加快城市智能公交和智能调度管理系统建设,安装了电子语音报站器、电子站节器、LED车辆运行显示器等成套车载电子系统,以及车载3G实时监控系统,在主要线路开通了公交“一卡通”,规范和提升公交服务水平,为广大市民便捷出行提供了保障。

  五是加强公交运行调度。为解决中心城区上下班高峰时段乘客拥挤、滞留以及交通拥堵现象,在节假日及高峰期时段,通过抽调调休车辆,增加发车频次、加大发车密度、缩短发车时间等方式,将1路、2路、16路公交运行间隔由原来的6分钟每趟调整为5分钟,特别是在中午学生放学,市民下班等时段,又将发车间隔缩短至4分钟每趟,主干道平均车辆间隔为1分钟,大大缓解了高峰期乘车难问题。根据学校作息时间,调整车辆运行班次,将1路首班车发车时间调整至6:05分,2路车调整为6:00,满足了学生早晚上下学乘车需要。同时,根据学生人数多,乘车时间相对集中的特点,对其他公交线路运行时间进行了灵活调整,从而保障了高峰期和学生早晚上下学乘车需求,有效缓解了交通压力。

  六是强化交通执法管控。全面推行执勤交警7:30、11:30、17:30到岗巡查疏导制度,重点在南门什字、新民路、北门什字、公园路、报社巷、市实验小学等易拥堵路段布设警力,采取远端分流与近端疏导相结合、固定检查与流动巡查相结合的措施,加强对机动车辆的疏导检查;在解放中路、西景园等街区安装隔离带1500米,在双桥路与崆峒大道什字、双桥路与柳湖路什字新建交通信号灯8处,配套安装“电子警察”8套,在新民南路、果园路等路口安装智能电子监控点4处,大力查处车辆占道抢道行驶、乱停乱放、违法掉头、出租车随意停车载客、行人横穿马路等违法行为,切实规范道路交通秩序。截至目前,共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9800余起,有效减少了城区长时间、大范围交通拥堵现象的发生,保障了高峰时间段车辆有序通行。严格落实黄标车限行、无标车禁行措施,累计淘汰黄标车282辆、老旧车1157辆。严厉打击“黑车”违法进入客运市场,占用公交车车位拉客、十字路口违停候客等行为,共查获非法营运“黑车”415辆,纠正违规经营行为114起,保障了城市道路交通秩序和客运市场秩序。制定了《崆峒区城市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加强日常巡查监管,强化市场整治,引导商贩进入市场规范经营,清理占道经营1041处,乱摆乱放920处,取缔店外经营862起,有效解决了流动摊贩和“马路市场”长期占道经营,影响道路交通的问题。

  七、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结合“六五”普法宣传,深入开展“法律八进”活动,通过标语、横幅、宣传栏、报刊,以及电视广播、互联网络、法律服务热线等形式,加大对《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不断扩大交通法规的受众面和覆盖面。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在查处交通违法行为的同时,对当事人进行说服教育,切实做到处罚有依据、教育有效果。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普法宣传日、重大节庆活动等时机,组织公安交警深入运输企业、出租车公司、学校、社区等重点区域,采取发放宣传手册、播放视频、布设展牌等方式,向广大群众宣传交通安全文明知识。同时,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邀请平凉日报、平凉电视台、平凉人民广播电台、崆峒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对道路交通信息和交通法律法规进行宣传,对严重交通违法行为进行曝光。截至目前,全区共举办各类交通法规宣传活动20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4万份,受教育群众达10万多人,极大提升了广大群众安全文明的交通意识。

  今后,我区将坚持把预防和解决城区交通拥堵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继续加大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认真落实交通执法管控措施,广泛开展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宣传,努力造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

  感谢你对我区城市建设管理的关心和支持!

  平凉市崆峒区人民政府

  2015年8月24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