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工作致家长的一封信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您好!首先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我区教育的关心和支持!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大计、贵在优学。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全区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我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五育并举,大力改善办学条件、不断创新教育管理、加快教育改革发展,教育事业步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为巩固脱贫成果,充分保障您的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我们真诚向您致信,希望得到您更大的支持和配合。
一、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家校合作、凝聚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五条规定:“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五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允许或者迫使未成年人结婚,不得为未成年人订立婚约”。送子女上学是每个父母法定的责任和义务,不送6—15周岁的儿童、少年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属违法行为,适龄儿童、少年不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也是违法行为。对于您的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不入学、不上学、失学辍学的违法行为,公安及司法机关将依法追究您和监护人的法律责任。因此,我们真诚希望家长朋友高度重视,履行依法送适龄子女接受并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义务和责任。
二、控辍保学、人人有责、齐抓共管、营造生态。《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五条对适龄儿童少年户籍所在地政府和部门、其父母和监护人、学校以及社会组织和个人在义务教育实施中的责任都作了明确规定。对镇村组织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和劝返疑辍学生复学进行了重点强调,并要求对劝返未果的学生家长依法实施起诉。《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第二条规定:“不得招用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禁止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为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就业。禁止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开业从事个体经营活动。”违反此规定的,将采取吊销许可证、降级降职、罚款罚没以及追究刑事责任等办法处理。希望社会组织和个人为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创造良好环境,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导致学生辍学的,任何社会组织或者个人有权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检举或者控告。欢迎社会各界对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进行监督,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三、父母之爱、深仁厚泽、教育有方、大有可观。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也是家庭之大计!家庭的未来在孩子,孩子的未来在教育。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途径,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持续保障每一名适龄儿童少年依法接受并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希望家长朋友们一定要树立责任意识,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第十四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用正确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未成年人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家长作为孩子的法定监护人、第一任老师,就必须为自己的孩子负责、替孩子的未来着想。要为自己孩子的人生掌舵引航,要注重言传与身教相结合,严慈相济,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并重,定期了解自己孩子学习、生活情况和心理状况,传承弘扬良好家风,切实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作为家长,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要牢固树立法律观念和守法意识。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和《甘肃省义务教育条例》等法律法规,提高贯彻执行法律法规责任意识。读书受教育,既是孩子的权利,也是家长的义务。牢固树立督促和保证子女完成义务教育,是维护子女基本生存权利,充分认识到不送适龄子女上学或不制止适龄子女辍学都是违法行为。
(二)积极配合学校共同管理教育好孩子。积极主动参加学校召集的家长会,主动配合家校联系活动,及时反馈子女在家劳动、生活、学习情况及品德表现,支持学校教育工作。同时要密切关注放假期间或周末时间子女的思想动向和安全工作,坚决阻止未成年子女过早流入社会或假期外出打工,减少未成年人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防止返校后厌学等不良现象的出现。新学期开学后,一旦发现孩子有厌学、辍学想法,要及时做好思想工作,并主动与班主任联系沟通,形成教育合力,杜绝孩子辍学。努力用良好的家庭教育来配合学校教育,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三)要为孩子的学习成长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作为父母要以身作则,要努力创造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加强孩子手机、睡眠、读物、作业、体质健康管理,特别是对手机的管理管控,助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多关心子女,鼓励子女刻苦学习,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保证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四)要高度重视对孩子的安全教育。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作为孩子人身安全的法定责任人,要切实履行监护责任,经常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关心孩子的身体状况,促使孩子以健康的体魄、优良的学业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成为家庭的希望,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让我们携起手来,用爱心、责任和担当,共同架起一座通向未来的桥梁,把您的子女培养成尚学兴家的栋梁之才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上一篇: 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有关法律法规政策
下一篇: 崆峒区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