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区:以“精细”为笔 绘出城市幸福生活

  • 时间:2025-01-15 15:11
  • 浏览次数:
  • 字体: [ ] [ ] [ ]
  • 分享:

文明是永不褪色的城市符号,创建文明城市是一场永不停歇的幸福接力赛。自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崆峒区始终秉承创城为民、创城惠民理念,以绣花功夫提升城市品质,强机制、补短板、抓落实、出亮点,持续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城市文化品位和群众生活质量。

为了进一步提升群众居住环境和城市品位,丰富居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西郊街道丰收路社区依托辖区内丰富的“三线建设”红色文化,持续挖掘利用“三线精神”价值,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打造了“西郊记忆·工业拾光”主题游园,展现了一个“承载着情怀与回忆,展望着未来与期许”的绿色空间,让辖区居民在方寸之间,享受到历史与现代共存的慢时光。同时,丰收路社区以邻里“空间”创造“人与人”自然连接为切口打造了凤凰尚境“聚邻空间”,通过协商议事,以有限空间最大化融入百姓生活,成功解决了面粉厂凉亭修建、停车位增设、连接暖气管道、引进物业等关乎民生的10余件大事,有效提升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西郊街道丰收路社区居民胡砚华说:“今年以来,我们这个辖区变化还是很大的,社区在今年的创城方面,建设了这个能引起人回忆的三线建设长廊,还安装了健身器材,这出来了,也有锻炼身体的地方,心情也好,环境也好,卫生也好。”

2024年以来,西郊街道聚焦“城市管理精细化、社会治理现代化、文明创建常态化”工作目标,立足辖区实际,找准群众需求,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健全完善了街道、社区、网格三级联动体系,整合包抓共建单位、物业公司等多方力量,深入实施无物业小区“清零行动”,为20个老旧小区引进物业服务企业,改造甘沟路平房区、广场东三里塬片区背街巷道5条1.2万平方米,整治楼道乱堆乱放等问题780余件,完成拆违(危)拆临476处4.9万平方米。建立“资源、服务、需求”三项清单,不断完善群众“生活圈”,累计开展帮办代办、健康义诊、文艺演出、文明劝导等志愿服务活动1250场次,协调解决各类民生问题320余件。

西郊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寇建帮说:“西郊街道将继续精细化抓好4类292个实地考察点位跟踪管理,以真抓实干、 埋头苦干的劲头,扎实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各项重点任务落实,全面提升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

文明创建既能为城市赋能,也能让乡村换新颜。走进崆峒镇,入目是干净整洁的林间乡道,错落有致的小康屋,井然有序的美丽庭院,设施齐全的文化广场,共同绘就了一幅文明和谐的美丽乡村画卷。

崆峒镇寨子街村村民马巨龙说:“自创城工作开展以来,我们寨子街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改造提升了戏楼和文化广场,街道面貌焕然一新,房前屋后干净整洁,现在环境好了,人的精神面貌也好了。”

为了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崆峒镇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着力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全面清理“五小三乱”,积极开展乡村亮化提升工作,为小区和文化广场进行灯饰亮化,缠绕发光灯带,为夜晚增“光”添“彩”。此外,为了进一步推进乡村面貌和品位提升工作,崆峒镇先后对平沿路沿街155户门头牌匾进行了拆除更换,有效解决了门头牌匾尺寸不一、色差较大、破损褪色等问题。一项项创城行动在时间的生动注脚里有序推进,一处处提档升级在群众的美好期待中落实落地。在崆峒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责任清单”正在变成群众的“幸福清单”。

崆峒镇党委副书记田双龙说:“今年以来,崆峒镇不断完善网格化管理工作机制,对辖区各村环境卫生进行常态化督导检查,同时充分利用‘巾帼家美’积分超市,教育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擦亮文明城市创建靓丽底色,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走深走实。”

文明以城市为体,城市以文明为魂。一处处街旁游园,让城市更有温度,让生活更有诗意,一件件民生实事,托起百姓稳稳的幸福。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背街小巷华丽蝶变、道路交通井然有序、街坊邻里文明礼让、志愿服务随处可见……如今的崆峒,文明之花处处绽放,文明风尚浸润人心,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与日俱增。(记者:刘薇 郭丽 编辑:王娜 责任编辑:牛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