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崆峒区201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2018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 时间:2018-01-15 00:00
  • 浏览次数:
  • 来源:区财政局
  • 字体: [ ] [ ] [ ]
  • 分享:

关于平凉市崆峒区201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

2018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71221日在平凉市崆峒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次会议上

 

平凉市崆峒区财政局局长  汝廷魁

 

各位代表:

我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17年全区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提出2018年全区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2017年预算执行情况

2017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财政工作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认真落实区四次党代会、十八届人大次会议和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立足于全区强富靓高美的奋斗目标,强化责任担当,勇于履职尽责,全年财政收入稳中有增,财政支出应保尽保,财政改革再添新措,财政管理深度细化,总体保持稳步、持续、科学的发展势头,全面完成了十八届人大次会议确定的工作任务。

(一)公共财政预算(见附件1

截止11月底,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42743万元,占预算的83.8%,同口径增长9.4 %。其中:国税部门完成13026万元,占预算的65.1%;地税部门完成20124万元,占预算的82.1%;财政部门完成9593万元,占预算的147.1%

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273938万元,占全年支出指标的91.7%,同比增长17.3%

预计全年公共财政总收入311976万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6500万元,返还性收入7614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86391万元,一般债券4000万元,调入资金7139万元,专项转移支付收入160332万元;公共财政预算总支出311976万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08553万元,上解支出3423万元,收支相抵实现平衡。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见附件2

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6638万元,占预算的52.8%,同比下降43.9%。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9102万元,占调整预算的72.4%,同比下降53%

预计全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总收入14836万元,其中:上年结余1365万元,上级专项结转397万元,政府性基金收入6638万元,补助收入4436万元,专项债券2000万元。基金预算支出13670万元,年终滚存结余1166万元。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见附件3

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64006万元,其中:保险费收入25727万元,利息收入378万元,财政补贴收入27781万元,转移性收入820万元,其他收入9300万元。全区社会保险基金支出56334万元,其中:社会保险待遇支出56334万元。

预计全年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74631万元,其中:保险费

收入27823万元,利息收入424万元,财政补贴收入27891万元,转移性收入825万元,其他收入17668万元。全区社会保险基金支出63440万元,其中:社会保险待遇支出62783万元,转移性支出657万元。收支相抵后,社会保险基金年终滚存结余11191万元。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见附件4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384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365万元。

预计全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总收入1467万元,其中:上年

结余718万元,当年国有资本经营收入749万元;国有资本经营支出465万元,年终滚存结余1002万元。

二、落实人大决议和财政工作完成情况

(一)逆势而为综合施策,财政收入止滑趋稳。财税部门以挖掘财源、组织收入为中心,在全面推行营改增后税负下降、行政事业性收费免征范围扩大、固定资产投资下滑等大环境下,按照弥补缺陷、查补漏洞、争取支持的工作思路,不断研判、解决问题,极力扭转收入大幅下滑局面,从9月份起收入增幅转负为正一是挖掘培植财源。积极支持已有主体财源再投资,推动全面改薄、棚户区改造和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落地,壮大建材、房地产等主体税源,以固定资产投入拉动收入增长。二是部门协同,综合治税。制定《加强税收保障工作意见》,召开财税工作调度会议进行专题安排,从报验管理施工单位外管证、查验完税证明、核对工程决算入手,全面推进涉税信息共享,形成了部门间相互担责、全面尽责的齐抓共管工作格局确保税收足额入库。三是依法依规,征管非税。在依法、依规、依据征收的前提下,以公开公示、严控票据、加大稽查为抓手,坚决查纠该收不收、无据征收、罚而不缴等违法、违规行为,建立执收单位、代收银行、财政部门三方互通的网络收缴系统,实行收缴分离制度,非税收入同比增长117.6%,有效弥补了税收缺口。四是主动衔接,全力争取。坚持争主动、勤汇报、多衔接,完善分税办法,合理调整市级与区收入分配格局,按划定的收入范围,调整入库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等收入1000余万元。与各部门共同加强协作、主动对接,严格落实争资金月统计、季通报、年考核制度,截止11月底,争取到位各类专项资金16.8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3%,为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二)聚力前行、统筹安排,支出结构不断优化区级收入不足、刚性支出扩张倒漏斗式的收支现状下,不断优化支出结构,提升资金效益一是加快进度。针对重大项目支出进度缓慢、支出不平衡等难点,多次召开支出、重点项目调度会,分析解决问题;优化财政支出环境,提高财政授权支付上限和政府集中采购额度;建立重点项目支出督办制度,先后向主管部门发出《加快支出进度函》50余份。二是统筹整合。紧紧围绕脱贫攻坚的缺项短板,大力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制定印发《实施方案》和《管理办法》,形成了项目单位申请、主管部门审核、政府常务会议审批、财政部门支付的管理机制,受到省、市财政充分肯定,经验在全省交流推广,2017年整合资金5.66亿元,重点支持了人畜饮水安全等143个项目,发挥了资金规模和集约效应。三是综合预算。加大预算综合力度,按照收支两条线要求,对纳入预算的政府非税收入实行收支脱钩管理,依据不同性质、特点实行分类管理,除法定专项用途的实行专款专用外,其他收入全部统筹安排,防止了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四是盘活结余。对结转结余资金,严格控制新增财政存量资金,落实存量资金月报告制度,清理存量工作常态化,共清理盘活资金1.64亿元,重新安排用于增加有效投资和扶贫民生等重点领域,实现了盘活存量就是增加财力的目标。五是压缩一般。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按照零增长的原则编制经费预算。遵循无预算不开支,有预算不超支的原则,切实增强预算的严肃性和约束力。全区三公经费压缩2.3%,一般性支出同比减少1721万元,达到了省市确定的一般性支出一律减少5%以上的目标要求。

(三)明确定位突出重心,财政保障彰显效益按照补短板、聚焦点、强重点、保民生的基本定位,将财政支出范围不断向基层、薄弱领域、焦点行业、重点项目倾斜。一是向农村农业倾斜。投入2200万元,以财政奖补、贴息、民办公助等方式全力助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持续实施旱作农业、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塬果川菜全区牛健康有序推进;投入3260万元,培育上杨乡高标准农田建设区级典型项目,建成高标准农田1.76万亩;奖补1987万元,建设一事一议项目92个,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农业发展活力增强。二是向薄弱领域倾斜。投入1.71亿元,全力保障全面改薄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投入1.14亿元,全力保障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对因取消药品加成所减少的合理收入纳入财政补偿,对平凉市二院等四家公立医院实行定额补偿,有效减轻了公立医院运营压力;投入8685万元,建设保障房288套,改造南极新村等10个老旧小区,群众居住条件得到改善。三是向焦点行业倾斜。制定《燃烧锅炉改造治理补助奖励资金办法》投入大气污染防、燃煤锅炉改造等环保资金4080万元,确保了“蓝天、绿水、青山”保卫战顺利进行;投入645万元,增加了网格化综治管理、信访积案、监管检查等经费,促进了环保、综治、信访、安监、食药监事业持续发展。四是向精准扶贫倾斜。按照全区精准脱贫的总体要求,根据区情实际,当年财力2%资金2750万元,用于贫困村、贫困户基础设施建设和增收产业发展;精准扶贫贷款存量3.75亿元,财政贴息1203万元。五是向干部群众个人切身利益倾斜。累计发放惠农补贴资金2.16亿元;为全区1.02万名干部职工发放科学发展观绩效奖1.13亿元,与市级保持了同城同酬同期;列入公务员医疗补助预算1000万元,职工医保区级报销比例提高15%;农村低保、五保标准分别提高8%10%,干部群众幸福指数不断上升。

(四)深化既定谋求创新,财政改革再出新招制定《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方案》,全面推进预算管理、税收、普惠制金融等24项改革;理顺平凉工业园区运行管理体制,划转部门资产清查、人员供养等移交工作全面完成;启动实施了惠民资金管理系统应用试点,采集、录入、审核农户基础信息26万条,系统软件、计算机、服务器等硬件设施配备到位,系统测试正在进行国库集中支付信息一体化管理实现全覆盖,其进度、广度和深度同步拓展新开发的机关事业单位非统发人员工资管理系统上线运行,推进了工资管理信息化进程稳步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改革,编制《政府购买服务专门化目录》,制定专项实施方案,率先在城乡社区、一般公共服务等领域筛选、审核、试点全力推进公车改革,公开拍卖44辆,报废64完成了驻平央企三供一业的摸底核实。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对5家企业确定了类型,完成了管理部门与国企脱钩的前期准备工作384万元转让了平凉祁连山水泥有限公司股权,并按规定对甘肃银行股权进行转(减)持,增加了国有资产收益。

(五)追求效益防范风险,财政管理更趋精细注重花钱办事、投入与产出、支出与效率相结合,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大政府性投资项目预决算评审,着力推进评审项目资料规范化、评审工作专业化、评审管理效率化,截至11月底,累计评审各类项目资金10.34亿元,审减率达5%实施项目绩效第三方再评价,先后评价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等项目232个,涉及资金14.2亿元扎实开展财政信息公开工作,竭力做到公开平台、公开模板、公开要求三统一,政府预决算、部门预决算及三公经费全部公开,顺利通过市级检查制定《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健全工作机制,加大政府债务管理宣传,提交区委常委会学习传达《财政部关于坚决制止地方以政府购买服务名义违法违规融资的通知》和《财政部对部分市县政府违法违规举债担保问题依法问责情况》,解除或作废涉及棚改、易地扶贫搬迁等多个方面的担保合同、还款承诺函35份,涉及资金75.8亿元对地方政府性债务投资项目资产进行清查登记,清理出该类项目215个,总投资60.6亿元,资产处置收入1999万元,全面摸清了各类资产家底;扎实开展惠农政策落实专项整治行动,对2013年以来的涉农资金进行全面清理检查,涉及资金15.5亿元,确保了项目资金规范、高效使用。

三、2018年财政收支预算(草案)

2018年是全面贯彻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全区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之年,财政发展既面临诸多机遇和有利条件,也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从有利因素看,全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没有变,特别是作为中心城区,全市交通先行、产业支撑的发展战略,将有效提振全区发展动能。随着开发建设和招商引资力度逐步加大,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但同时,高度依赖房地产业、建筑业的现状还没有改变;火电、建材等资源输出型的传统支柱行业面临加速调整局面,而新兴绿色税源的规模化发展尚需时日;新兴产业税收占比较低,总量偏小,尚不能形成全区的支柱税源,不利因素依然较多。从收入发展趋势看,当前收入规模较小,大幅度增长几乎没有可能;从支出保障看,重大项目、社会事务、扶贫投入、福利待遇、产业培育投入等都要足额保障到位,财政收支矛盾突出。

根据以上实际,现将2018年财政预算安排建议如下:

公共财政预算(见附件5)

综合省、市2018年财政预算情况和全区经济增速考虑,建议2018年全区公共财政收入预期为49000万元,2017年预期完成数46500万元增长5%,省市提前下达我区专项转移支付24063万元,拟安排2018年全区公共财政支出预算180905万元。

1.按经济分类(见附件6

工资和福利支出84893万元;商品和服务支出14873万元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42283万元;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2818万元转移性支出200万元;债务利息支出2545万元;基本建设支出30052万元,其他支出3242万元。

2.按功能分类(见附件7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8488万元;公共安全支出11267万元;教育支41505万元;科学技术支出151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265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3122万元;医疗卫生支出16214万元;节能环保支出1476万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9159万元;农林水事务支出21862万元;交通运输支出591万元;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1511万元;商业服务等事务支出2778万元;援助其他地区支出200万元;国土资源气象事务支出135万元;住房保障支出15937万元;粮油物资储备事务支出498万元;预备费2200万元;债务付息支出2545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见附件8)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7922万元,同比下降29%其中:政府性基金收入预期为7600万元,其中: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收入100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6000万元,污水处理费收入500万元,其他政府性基金收入1000万元;政府性基金补助收入322万元。根据收支平衡的原则,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安排7922万元,同比下降29%分项目是:城乡社区事务支出6500万元,农林水支出100万元,债务付息支出300万元,其他支出1022万元。

(三)社保基金预算(见附件9)

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期为110759万元,其中:保险费收入52644万元,利息收入500万元,财政补贴收入29863万元,转移性收入815万元,其他收入26937万元。全区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安排100349万元,其中:社会保险待遇支出98654万元,转移性支出1695万元。收支相抵后,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当年结余10410万元。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见附件10)

全区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预期为500万元,支出安排500万元,收支相抵实现平衡。

四、2018年工作措施

2018年,全区财政工作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省市区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五体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以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为方向,开源节流,优化结构,突出重点,深化改革,为建设经济发展、民族团结、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优美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新崆峒提供财力保障。

(一)培植壮大财源,以优良税费环境确保收入稳步增长。把财源建设为财政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要务,努力培育既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又能实现税收增收的财源增长点,力争使财政收入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落实依法征收、减税降费各项政策,科学制定全区收入预期性增长目标。一是正确处理好收入组织和减轻企业负担的关系,积极落实国家、省、市降成本政策,营造优越的税费环境,减轻企业发展负担,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建立和保持竞争优势。二是密切关注政策动态和经济走向,加强对重点行业、企业的跟踪服务,重视巩固主体财源、培育新兴财源,促进形成经济财税共同增收的良性局面;强化职能部门与财税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加强分析测算,努力形成全区上下联动的综合治税新格局,确保收入有序入库。三是坚持依法组织收入,不征过头税,进一步涵养财源,激发市场活力,努力促进税收收入增长,不断提高收入质量,避免涸泽而渔,为十三五收入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预留空间。四是把握政策,超前谋划,积极衔接,提高工作的实效性,力争申报的项目全部争取到位,不断扩张全区财力总量,实现争取资金较上年增长20%的目标。

(二)优化支出结构,以有限财力规模确保重点支出到位。

在基本支出方面,确保干部职工增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改革等支出到位,重点做到三保,即保工资,将2.38亿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及职业年金足额列入预算,全面提高村社干部报酬;保运转,增加退休人员公用经费,提高村级办公经费标准;保民生,对省市确定的新增公立医院药品零差补助,贫困人口大病兜底等各类社保民生配套资金足额保障。在项目支出方面,重点保障支出政策明确、工作已经启动、非干不可的支出项目,酌情安排已经批准立项、具备实施条件并列入支出规划的项目,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在一般支出方面,遵循先有预算、后有支出原则,从严控制和压缩一般性支出,各部门的硬性支出需求,通过调整本部门支出结构或盘活存量资金解决,坚决做到因公出国境经费零安排,公务接待经费零增加,专项工作业务费零增长,坚决杜绝办一件事要一笔钱在重点支出方面,按照一强三创方案,增加基层党建经费500万元,增加服务群众专项经费76万元;增加节能电动车补贴100万元,网格化综治经费299万元,环卫专项300万元,确保重点工作正常有续开展。

(三)坚持深化改革,以法治理念推进现代财政制度建立。贯彻落实国家预算管理、税收和非税制度、财政体制改革等各项政策,建立规范高效的财政运行机制,不断提高财政管理效率和科学理财水平。一是健全规范透明的预算体系。严格清理规范重点支出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事项,将教育、科技、农业、文化、医疗卫生、安监、计划生育等重点支出全部取消挂钩;以做实项目库为核心,进一步推进部门预算改革,从源头上根治因项目管理精准度不够、适用性不强、有效性不足而带来的财政预算不精准的问题;推进中期财政规划和部门滚动预算管理,全面推开区级专项资金三年滚动预算编制;财政信息公开扩面提质,让预决算信息、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减税降费信息、政府采购信息全部沐浴阳光,更加全面、真实、完整地接受社会监督。二是加大财政资金统筹协调力度。继续加大政府性基金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转列或调入一般公共预算力度,清理一般公共预算中以收定支事项,推进预算体系的统筹协调;强化结余结转资金管理,建立财政存量资金动态管理和定期清理机制,最大限度盘活沉淀资金;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将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三是科学完善财政收支管理体制。做好与平凉工业园区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各项事宜,确保区级既得利益;推进政府支出经济分类科目改革,增设一套政府预算支出经济分类科目,力争使改革后编制的预算结构更加合理、内容更加丰富强化预算单位对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支出责任,加快落实项目前期工作,规范一般性支出渠道,加快支出进度。四是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继续推进PPP模式,在农村环境整治、林业等领域中筑巢引凤,推动全区试点项目和入库项目的规范实施、按期落地;继续推进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工作,扩大范围,将社会资本更多引入公共服务领域,不断提升购买服务水平;落实产业贷款政策,破解全区产业发展融资难题。五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统一归口部门对国有企业的管理关系,理顺区属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完善企业国有资产监督体系,扩大对区属国有企业的监管范围,加快法规制度建设。

(四)强化财政管理,以完备制度机制确保财政监督无死角。强化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进一步提点扩面,将重点预算项目和部门整体支出纳入预算绩效目标管理,细化绩效评价指标,打造预算绩效评价标尺,做到支出有依据,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强化财政信息数据管理,建设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工程,启动金财专网(CA)身份认证系统,加强对财政专网客户端的集中统一管理,避免内外网计算机混用、内外网移动存储介质交叉混用,确保财政电子数据安全。强化惠民资金管理,全面启用惠民资金发放系统,部署外网查询模块,实现系统短信群发功能,确保惠农资金及时、准确、足额发放。强化政府投资类项目评审,规范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全年财政投资评审面力争扩大10%、审减率达到5%以上。强化债务投资类项目管理,促进地方政府性债务投资项目资产清查工作常规化,建立和完善地方政府性债务投资项目资产数据库,实现动态管理。强化财经监督检查,完善财政监督机构体制机制和财政资金使用监督检查和项目验收制度,加强对支农等专项资金使用的跟踪问效,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高效。强化会计人员管理,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会计从业人员备案制,配套制定取消会计从业资格证后的管理制度,不断提高财务从业人员水准。

各位代表,面对财政改革发展的机遇和困难,我们将忠诚履职,实干担当,认真落实本次会议审议意见,更好发挥财政职能,为奋力推动崆峒新一轮大发展、经济社会大繁荣,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作出应有贡献!

 

附件:1.20171-11月公共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表

2.20171-11月政府性基金收支预算执行情况表

3.20171-11月社会保险基金收支预算执行情况表

4.20171-11月国有资本经营收支预算执行情况表

5.2018年公共财政收支预算表

6.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经济分类明细表

7.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功能分类明细表

8.2018年政府性基金收支预算表

          9.2018年社会保险基金收支预算表

                10.2018年国有资本经营收支预算表

                2018年财政预算报告附表.xls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