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平凉市崆峒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政策解读

  • 时间:2022-04-25 15:02
  • 浏览次数:
  • 字体: [ ] [ ] [ ]
  • 分享:

为进一步指导我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更好统筹全区层面的污染防治攻坚,促进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根据《平凉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我区制定出台了《平凉市崆峒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现就《规划》相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基础形势

“十三五”期间,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我区狠抓污染防治攻坚和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全力实施大气、水、土壤“三大行动计划”,全面落实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三大减排措施”,污染防治和“减排”工作取得显著成果,生态环境恢复与“扩容”效果初步见效,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减低目标全面完成,生态环境质量实现了持续改善。

当前,虽然我区面临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环境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监管等方面问题,但面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政策机遇,“十四五”时期将根据新形势和新要求,深入推进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二、总体设计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紧扣“三新一高”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平凉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的“3659”发展思路,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城市更新行动和乡村生态振兴,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突出环境质量改善、污染防治攻坚、环境问题整改“三个重点”,强化执法监管、监测监控、风险防范“三种能力”,补齐污水收集处理、乡村环保设施建设、固废危废处置“三块短板”,紧盯美丽崆峒建设目标,推动全区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美丽崆峒奠定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

(二)基本原则

《规划》编制遵循五个基本原则。一是生态保护优先,推动绿色发展;二是全面系统谋划,整体统筹推进;三是坚持问题导向,强化依法治污;四是深化体制改革,提升监管能力;五是强化责任落实,推动全民共治。

三、规划目标

在“十三五”奠定生态环境保护基础上,通过分析当前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际,研究最新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展望了未来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形势,提出了“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即:到2025年,全区生态文明建设达到新水平,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质量和稳定性稳步提升,碳排放强度稳中有降,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城乡环境明显改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改善、应对气候变化、总量减排、环境风险防控、生态保护修复等环境质量指标均控制在国家和省、市下达的目标值以内,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四、重点任务

“十四五”时期,提出6大方面任务及52项重点工程。

6大方面任务:一是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主要任务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持续优化能源结构,调整交通运输结构,推进绿色循环农业经济。二是坚持科学协同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主要任务是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全面打好净土保卫战。三是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助力碳达峰目标实现。主要任务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扎实推进碳排放达峰行动,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四是积极推进生态修复治理,巩固生态屏障安全。主要任务是持续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强化自然保护地监管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黄土高原生态安全绿色屏障建设。五是加强环境风险防控,妥善处置环境问题。主要任务是有效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风险,不断强化突出环境问题整改,深化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加强危险化学品风险防控,持续推进重金属污染防治,健全饮用水源地风险管控,持续加大生态环境执法监管。六是加快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主要任务是完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持续提升监测能力建设水平,推动环境问题诊断评估精准化,构建生态环境智能化管理体系,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法治体系,加强现代化社会公众监督。

52项重点工程:为支撑《规划》目标实现,“十四五”时期,计划实施重大工程项目52个,投资估算80.03亿元,其中:大气质量改善工程项目5个;水环境质量改善项目19个;生态保护与修复项目2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16个;重点领域环境风险防范能力建设项目7个;生态环境监管能力建设项目3个。

五、保障措施

通过采取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支持、强化科技支撑、创新治理模式、加大资金投入、强化舆论宣传6项保障措施,确保《规划》任务落实。

相关链接:平凉市崆峒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平凉市崆峒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